2025年8月8日,上海金太阳文旅研究院院长、中国旅游策划学创始人、中国旅游灵魂设计理论开拓者沈祖祥教授应邀赴贵州省,为全面深化改革班领导干部作《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与品牌打造》专题报告。本次报告聚焦文旅产业的核心挑战——文化同质化突破、资源产业化转化及品牌心智植入,旨在为贵州文旅升级提供战略指引。沈祖祥教授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,系统阐述了文旅融合的本质、误区破解及品牌构建法则,引发学员深度思考。

一、文旅融合:从概念混淆到灵魂重塑
文旅融合虽为行业热点,但在实践中常陷入三大误区:概念混淆(将文化表演等同于文化旅游)、认知局限(文化沦为旅游点缀)及品牌管理缺失(缺乏可持续性)。沈祖祥教授指出,文化需作为旅游的灵魂而非装饰,必须深度融入游客体验,形成持久记忆。他强调:“文旅融合并非表面工程,而是要将文化从博物馆展柜中释放,转化为游客心智中的深刻印记。” 针对“看得到目标却找不到靠岸”的行业困境,沈教授批判了常见思维误区:资源堆砌的“多多益善”策略、保守的“由小到大”渐进模式及脱离市场的“自娱自乐”倾向。贵州需避免资源边缘化,抓住窗口期实现精准定位。

二、规划与策划的辩证:策划先行驱动实践突破
沈祖祥教授强调,规划与策划的本质差异常被忽视:规划侧重宏观布局,如建筑蓝图;策划则关乎项目生死,决定落地实效。他澄清:“成功文旅项目必以策划为先导,规划为支撑。缺乏策划的规划徒具形式,难以市场转化。”
以德清莫干山“洋家乐”为例,其非依赖大规模规划,而是通过小策划(废弃农宅改造为艺术民宿)实现爆发式增长,带动区域产业升级。该案例印证了策划的杠杆效应——立足微观创新,撬动宏观发展。
三、品牌打造:从特殊性到情感共鸣的致胜法则
文旅品牌的核心在于心智占领,其特征可归纳为唯一性(差异化竞争)、记忆性(简洁表达)及情感性(精神共鸣)。沈祖祥教授提出品牌构建框架:一个基本原则(立足灵魂价值)、两个关键步骤(策划定方向、打造重路径)及三大法宝(无中生有、小题大做、灵魂设计)。

· 无中生有案例:莫干山依托“洋家乐”创意民宿,将普通山景转化为“世外桃源”IP,彰显故事创造力的核心作用。
· 小题大做案例:浙江长兴借势“太湖”概念,以“长来长兴”口号及“龙之梦乐园”项目,实现区域品牌声量放大。
· 灵魂设计案例:陕西黄陵县以“黄帝陵”为精神坐标,升华“民族圣地”品牌,触达文化根源情感。沈祖祥教授总结:“品牌非口号工程,需以灵魂设计直击人心,方成持久竞争力。”

结语:持久战中的思想与实践协同
报告尾声,沈祖祥教授强调文旅融合为长期工程,需思想突破(如误区破除与策划优先)与实践智慧(如案例中的创新路径)并重。贵州文旅升级之路,始于今日的战略洞察,成于持续的基因解码与品牌深耕。